咨询电话 :021-31190988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实务金融研究院 > 实务探索 > 零售银行 >

社区银行的那点事(上)—— 给社区银行降降温?

作者:王志强 时间:2014-07-01 15:03 点击:
近日,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的发布,对社区银行和小微银行的合法性、严谨性以及行政审批过程做了详细规定,给今年疯狂抢滩社区金融的商业银行浇了一盆冷水。事实上,在新规出台之前,多家曾经试图或已涉水社区银行的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悄然开始了观望状态。不过,对于一些已经开始有较大布局力度的银行而言,显然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当属社区金融布局最为激进的民生银行。此前布局火热的民生银行采用“自助银行+人”的形式,俨然已经成为了各银行争相效仿的范本。新规出台之后,这些银行无疑都开始了战略调整。《通知》下发之前自助银行设立只需要向银监部门进行报备,而社区银行的设立也是在与当地银监部门沟通后直接进行报备即可,没有进行行政审批设立程序,但在《通知》下发之后所有社区银行的设立均需要进入审批程序。 
 
为什么银监会要在社区银行如火如荼的时候给浇上一盆冷水呢?   
 
 一方面,从既往的行业发展来看社区银行并非都是美梦。虽然根据“美国经验”社区银行有着众多优势和成功案例,但国内外金融环境不同,资金的运用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都有差异,“洋货”社区银行要适应本土环境,其商业模式有待考验。其次,目前的社区银行仅仅是银行的社区化服务延伸,很难在管理和绩效上与传统网点做出分割,社区银行的运营依然要建立在完成存贷款指标的基础之上。与年租金动辄数百万的传统网点相比,社区银行的租金成本确实负担不大,但即便是“较低”的成本也是其收益难以覆盖的,停留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最后很重要的一点,社区银行要求高业务素质和金融知识丰富的综合性人才,随着更多移动终端和无纸化办公设备的使用,将来可能会要求从业人员拥有很好的IT技能。然而,目前各行都在砸钱圈地忽视人才培养,在人才储备上无论数量与质量都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能力尚有不足,导致在小微金融和社区金融上留有一片蓝海,但若过于盲目的扩张,在没能很好解决市场的真实需要下又会导致蓝海提前过渡到红海。 
 
另一方面,银监会对于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向来是很严格的,对于热议的社区银行相关规定出台仅仅是时间问题。《通知》规定了社区银行的经营范围、信息披露形式以及禁止经营的事项,主要目的是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通知》规定的社区银行准入和审批流程,使得处于“中间形态”的社区银行将不复存在。笔者认为银监会此举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于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并非对社区银行施压,相反,从简化审批手续的情况来看,表明监管层已经认可了社区银行的模式,明为降温实为认可其身份,扫清今后发展障碍。 
 
近两年,社区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风声水起,目前都有哪些类型的社区银行呢?本次的《通知》对他们又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类,以民生银行为代表,他们提供简单的业务咨询和指导,驻派人员使用自动机具设备为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主要是作为大网点的服务前端而根植进社区。此类社区银行在《通知》之前只要向银监会报备就能获批,因而发展迅速,但难免带有一种利用社区银行牌照变相增开支行或网点的嫌疑。
第二类,以兴业银行为例,开在社区的小微银行,提供常规银行所有的业务,是银行的正常分支机构。 
第三类,以地方性农商行为主,受益于政策扶持,服务于当地社区,主要是原网点采用延长营业时间的方式服务白天忙于工作的周边居民。 
 
显然无“牌照”的民生模式在本次的《通知》后将经历一段冷冻期,第二种模式下的社区银行部分已获批,第三种与社区银行的概念实则无关联。其实,这三种“社区银行”的本质都是金融服务的延伸,与传统银行并无太大差异,最多只能算是“形似”社区银行,在服务内容和管理方式上却没有沿用国外社区银行的思路和方法。相反,这些形式的社区银行的单位运营成本高,投资盈利平衡点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可为什么商业银行依然对社区银行趋之若鹜呢? 
 
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如同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一样,虽然全球有不计其数的网站,可是绝大部分的流量是通过谷歌、雅虎搜索以及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直接或间接产生的。这些公司占据了客户使用互联网的入口,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搜索业务不会产生多大广告价值,但是随着用户增多达到了一定阀值,其广告收入会大幅提高,并且带来的是持续不断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阻止了用户流向其他竞争对手。相似的,社区银行也是银行接触客户的终端。社区银行在线下的客户入口处用便捷的服务绑定客户,以便在未来和其他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虽然开始的较大,但是更多银行寄希望于社区银行在未来能够产生持续不断的收入,并且阻止客户流向其他银行。与互联网不一样的地方是,互联网用户的忠诚度很低,随时都会更换产品,以致互联网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投资才能保持这种优势。而银行则不然,客户一旦被绑定成“铁杆客户”便很难再变更银行;并且银行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服务及线下服务的融合)能力在各行各业中无出其右,只要在线下锁定了客户就能在将来影响其线上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除了信贷业务外,这也是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竞争力差异所在。这场社区银行的浪潮实际上是中小客户的争夺战,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线下之争,这是任何一家银行都不愿输也输不起的战争,因此很多银行跟随社区银行浪潮开始大量投资进行“跑马圈地”。 
       
通知的出台扫清了未来社区银行发展中不明朗因素。未来几年,社区银行新设网点依然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或许5年后,相约在楼下社区银行里喝杯咖啡会像今天坐在星巴克里一样自然。 那么国外的社区银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未来的社区银行将是什么样的呢?图书馆、咖啡厅还是金融小超市? 
返回顶部